複合肥生產線的工藝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驟:
1、原料配料:
根據複合肥的配方要求,將各種基礎原料如尿素、氯化銨、硫酸銨、磷酸一銨、磷酸二銨、過磷酸鈣、氯化鉀、硫酸鉀等,以及可能需要添加的微量元素等進行準確稱量和配比。這一步通常使用電子配料係統、皮帶計量秤等設備,以確保原料的比例符合生產要求。
2、原料粉碎(部分原料需要):
對於一些結塊的或者顆粒較大的原料,需要進行粉碎處理,使其達到適合造粒的粒度要求。
3、原料攪拌:
將配好的原料輸送到攪拌機中進行充分攪拌,使各種原料均勻混合,提高肥料顆粒整體的均勻肥效含量。
4、造粒:
擠壓造粒:物料在一定的壓力作用下通過模具擠出,形成顆粒狀。這種造粒方式適用於一些粘性較大的物料,生產出的顆粒形狀規則、強度較高。
轉鼓造粒:將混合後的物料放入轉鼓造粒機中,在旋轉的過程中,通過添加粘結劑(如漿料)或利用物料自身的粘性,使物料逐漸團聚成顆粒。這種方法造粒效率高,顆粒大小均勻。
5、顆粒烘幹:
將造粒後的濕顆粒輸送到烘幹機中,利用熱風或其他加熱方式去除顆粒中的水分,提高顆粒的強度和穩定性,便於儲存和運輸。
6、顆粒冷卻:
烘幹後的肥料顆粒溫度較高,易結塊,需要進行冷卻。將烘幹後的顆粒輸送到冷卻機中,通過風冷或水冷等方式降低顆粒的溫度,使顆粒溫度小於 40℃,以便進行後續的篩分和包裝等操作。
7、顆粒分級:
冷卻後的顆粒通過篩分設備進行分級,將合格的顆粒篩選出來,不合格的顆粒(如過大、過小或形狀不規則的顆粒)則返回至造粒環節重新造粒,或者進行破碎後再返回混合工序。
8、成品包裝:
將包膜後的合格顆粒輸送到包裝機中進行裝袋,然後進行封口、碼垛等操作,最終得到成品複合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