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斷有機物是否需要在造粒前進行粉碎處理,主要取決於原料的 粒度、濕度、可塑性 和生產設備要求等因素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判斷標準和考慮因素:
1、從原料粒度分布角度判斷
觀察原料顆粒大小,如果有機物原料是由大小差異極大的顆粒組成,這種情況下通常需要粉碎。如果不粉碎,大顆粒原料在造粒機中可能無法與其他小顆粒原料充分混合,導致造粒不均勻。
2、根據原料的纖維特性判斷
對於含有纖維的有機物原料,如秸稈、幹草等,如果纖維長度過長(超過 5 - 10 毫米)且韌性較強,很可能需要粉碎。過長的纖維會在造粒過程中相互纏繞,堵塞造粒設備。
3、考慮造粒工藝和設備要求
對於一些對原料粒度要求嚴格的造粒工藝,如擠壓造粒和衝壓造粒,原料需要有較小且均勻的粒度。因為這些工藝依賴於原料在模具中的精確成型,大顆粒或不均勻的顆粒可能會導致模具損壞、顆粒形狀不規則或者成型壓力不均勻。
造粒設備本身的進料口大小和內部結構也決定了原料是否需要粉碎。不合適的原料粒度可能會導致設備故障或者降低設備的使用壽命。
4、從最終產品質量要求判斷
顆粒外觀和形狀要求:如果對有機肥顆粒的外觀和形狀有較高要求,如要求顆粒表麵光滑、球形度高,那麽一般需要對原料進行粉碎。因為粉碎後的原料能夠更好地在造粒機中團聚或擠壓,形成外觀質量較好的顆粒。
總體來說,是否需要粉碎要根據物料的特點、造粒工藝、設備要求和產品質量目標來綜合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