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鼓造粒機在化肥製作過程中采用的是滾筒造粒原理。這一原理的核心是通過旋轉的圓筒(轉鼓)對物料進行滾動、揉合和壓實,從而促使原料顆粒逐漸凝聚成球狀顆粒。具體過程如下:
1. 物料進入轉鼓
通過加料裝置,濕潤的混合物料被送入轉鼓。轉鼓通常由鋼製材料製成,具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和適當的轉速。
2. 物料在轉鼓內滾動、摩擦和壓實
轉鼓開始旋轉後,物料在重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被拋起並回落。隨著轉鼓不斷轉動,物料相互摩擦並形成團聚。這時,濕潤的物料在轉鼓內通過摩擦、碰撞和壓實作用,逐漸形成更大顆粒。
3. 造粒和顆粒增大
隨著轉鼓的旋轉,顆粒不斷在其表麵上相互碰撞、摩擦,並與未形成顆粒的物料相結合,最終形成顆粒狀的肥料。
4. 顆粒脫離並進入篩分環節
造粒過程中,較小的顆粒會繼續在轉鼓內滾動,逐漸增大,而較大的顆粒會在轉鼓的末端被自動脫離出來。形成的顆粒通常通過旋轉和離心力被送到出料口,進入後續的篩分和幹燥環節。
5. 幹燥、冷卻與篩分
經過造粒的肥料顆粒通常會通過幹燥、冷卻等設備進一步處理,以去除水分、提高顆粒的強度並保證其流動性。幹燥後,顆粒會通過篩分機篩除不符合規格的顆粒,並保證顆粒的均勻性和質量。
總的來說,轉鼓造粒機通過轉鼓內的旋轉、摩擦和壓實作用,將濕潤的肥料原料逐步形成顆粒狀,進而完成肥料的生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