粒狀有機肥的生產工藝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驟:
1、原料準備
收集原料:收集各類有機廢棄物,如畜禽糞便(雞糞、牛糞、豬糞等)、秸稈、菌渣、糟粕、城市有機垃圾等。這些原料需要確保無明顯的雜質和有害物質,並且要進行初步的晾曬或風幹,降低其含水量,以便後續處理。
粉碎處理:將收集到的大塊原料進行粉碎,使其粒徑變小,增加物料的表麵積,便於後續的發酵和造粒。
調配原料:根據不同的原料特性和產品需求,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各種原料進行混合調配。
2、發酵處理:
將調配好的原料堆放在發酵場地或發酵設備中,通過翻堆、通風等方式提供充足的氧氣,使微生物在適宜的溫度(一般為 55-65℃)和濕度(60%-70%)條件下進行好氧發酵。
3、造粒成型
將經過發酵和陳化後的有機肥物料進行篩分,去除其中的大顆粒雜質和未完全發酵的物料。將調配好的物料輸送到造粒機中進行造粒。造粒機的類型有多種,如圓盤造粒機、擠壓造粒機、滾筒造粒機等,可根據生產需求和物料特性選擇合適的造粒機。
4、烘幹冷卻:
烘幹:將造粒後的肥料顆粒輸送到烘幹機中,利用熱風或其他加熱方式將肥料顆粒中的水分蒸發掉,將烘幹後的肥料顆粒輸送到冷卻機中,通過風冷或水冷等方式將其溫度降低到室溫左右,以便後續的包裝和儲存。
5、篩分包裝
篩分:對冷卻後的肥料顆粒進行篩分,去除其中的不合格顆粒,將篩分後的合格肥料顆粒進行計量包裝,包裝後的產品需要進行標識,注明產品的名稱、規格、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生產廠家等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