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糞發酵的過程涉及一係列的處理步驟,目的是將豬糞中的有害物質和病菌降解,並轉化為富含營養的有機肥料。在這個過程中,良好的發酵條件是確保發酵效果最好、效率最高的關鍵。以下是豬糞發酵的一些技巧:
1. 調節水分含量
適宜的濕度:豬糞水分含量對於發酵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。濕度過高時,會導致發酵過程中缺氧,產生有害氣體;保持50%-60%的濕度是最理想的。
2. 提高通氣性
適當的翻堆頻率:為了確保發酵過程中的氧氣供應,要定期翻堆,確保堆肥中有足夠的空氣供微生物生長和繁殖。堆肥時,底部可以使用一些透氣性較好的材料,如秸稈或木屑,增加堆體的通氣性。
3. 添加發酵菌劑
這些菌種能加速有機物分解,提高發酵效率,縮短發酵時間。
4. 控製堆肥的溫度
溫度控製:在堆肥的前期,堆體內溫度可以迅速升高至50-70°C,這樣有助於殺滅豬糞中的病原菌、寄生蟲卵等。但如果溫度過高(超過75°C),則可能抑製微生物活性,影響發酵效果。因此,發酵過程中要定期翻堆,保持適宜溫度。
5. 控製堆肥的碳氮比
碳氮比(C/N比):豬糞的碳氮比大約為20-30:1,適合好氧發酵。如果豬糞的碳氮比過低,可以加入一些富含碳的材料(如秸稈、稻草、鋸末等)來調整。
6. 避免堆肥環境汙染
排氣與處理:堆肥過程中產生的氣體(如氨氣、二氧化碳等)應盡量通過通風口排出,不可讓堆體產生過多有害氣體。如果在封閉環境中進行發酵,考慮使用專門的通風設備。